体系目标与范围
体系目标与范围
聚焦 “安全、质量、效率、客户” 四大核心 ——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率为 0,维修后阀门验收合格率 100%(泄漏等级符合 API 598、GB/T 4213-2008)客户需求即时响应、满意度≥98%,关键过程 100% 留痕可追溯。
安全
质量
效率
保障
质量管理组织架构

架构原则:遵循 “三级管控、全员参与”,适配总经办、商务部、维修部三大部门,明确专职(仅质量管理专员)、兼职、临时委任三类角色分工,无冗余设岗。

核心角色:质量管理专员(总经办,核心质控岗)、维修经理(过程执行第一责任人)、销售支持(商务部,客户需求传递),形成 “决策 - 执行 - 监督” 闭环。

维修部
维修经理+工程师
总经办
质量管理员
商务部
销售支持
各层级核心职责
总经理
(决策层)
一级管控(总经理)
审批质量方针与资源保障,对体系有效性负责任
总经办
总经办
质量管理专员牵头 “检验(备件 / 试压验收)+ 体系改进”,安全环保专员监督合规
维修部 / 商务部
维修部
维修经理审核质量计划,技术专员保障维修工艺合规
工程师 / 巡检员
商务部
销售支持传递客户质量要求,跟踪质保期反馈
客户对接与订单确认环节质量管控
前置保障:对接人员需经内部技术考核,复杂项目配备 3 年以上经验人员;
关键动作:现场确认阀门故障、工况信息(留痕签字),技术澄清形成书面记录,订单合同明确质量标准与质保期,确保 “客户需求 100% 传递到位”。
人员对接
现场勘察
技术澄清
订单确认
维修准备与测绘采购环节质量管控
阀门入库:全量阀门唯一性标识(编号 / 客户 / 日期),原始状态拍照存档;
精准管控:测绘人员持证操作,关键尺寸多次测量校验;采购仅选合格供应商,备件到货验收(含材质证明核查)。
入库标识(挂标牌)
测绘(卡尺测量)
备件验收(查文件)
维修作业与过程控制环节质量管控
高标准才是严要求!

标准化执行:按定制维修方案操作,拆解 / 密封 / 组装各环节遵循技术规范(如密封面研磨、填料安装合规);

过程留痕:关键工序(如密封件更换、试压)拍照 / 视频记录,填写自检表,不合格项即时叫停整改。

专业
严格
记录
阀门拆解
密封修复
阀门组装
验收与试压环节质量管控
试压原则
按阀类特性执行强度/密封性试验(如闸阀、球阀分场景试压)试验后,排水擦净记录存档
验收要点
清点货物、检查外观与铭牌、核对合格证、试验记录等技术资料;
验收 checklist
外观
资料
试压
包装、发货、运输与签收环节质量管控
完美交付 使命必达
包装保护
按客户需求选用环保、抗压材料,精密阀门用木箱 + 缓冲填充
全程保障
发货前交叉检验(维修与检验人员分离), 运输中固定阀门防碰撞
确认签收
送达后需客户签字确认 “外观无损伤、整体完好”。
售后跟踪环节质量管控
质保期跟踪:定期回访阀门运行情况,质量问题 2 小时内响应,按需现场维修; 持续优化:交付后 1 个月内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,每个项目完成后复盘 “质量 / 进度 / 服务”,输出改进措施。
回访
问题处理
满意度调查
复盘改进
资料存档环节质量管控
资料归集:
收集维修全流程资料(勘察报告、维修方案、试压记录等),分类整理纸质 / 电子档案;
规范管理:
按档案规定保存(重要资料长期留存),建立查询登记制度,保障资料安全可查。
档案归类
维修编号
数据备份
维修登记
持续改进机制

数据驱动:定期分析维修合格率、客户反馈等数据,识别质量薄弱环节;

闭环改进:结合客户意见与内部审核(每半年 1 次内部质量审核),制定改进计划,验证效果后纳入体系优化。

计划
执行
处理
检查